家里做“适老化”设计,这些看不见的,远比看见的要更重要
发布:2025-04-02
一、空间与动线设计
家具高度调整:针对老人起身困难的问题,沙发、床、椅子等涉及起身的家具可做升降设计,便于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。
门洞加宽:装修时提前加宽门洞(建议宽度≥80cm),方便轮椅通行,同时提升空间通透性。
卧室留空:预留轮椅掉头空间(直径≥1.5m),若房间面积有限,可通过缩小床或家具尺寸实现。
二、隐形辅助功能
跨床桌替代扶手:床板升降功能结合桌板设计,既满足用餐、阅读需求,又能作为起身时的支撑点,避免传统扶手的“养老院感”。
浴室柜充当扶手:马桶旁的浴室柜通过加固设计,既能储物,又能作为如厕后的支撑,减少独立扶手的突兀感。
地面防滑处理:使用防滑地砖(表面纹理或火烧面材质),浴室地面做斜坡加快排水,降低滑倒风险。
三、人性化细节优化
照明设计:在玄关、走廊、床底等区域安装感应灯,光线柔和且自动开关,避免起夜时强光刺眼或摸黑磕碰。
家具安全性:选择圆角茶几、带扶手沙发等,减少磕碰风险;厨房台面高度根据老人身高定制,避免弯腰操作。
心理关怀:通过“隐形”设计(如智能设备、无障碍通道)减少老人对“被照顾”的心理负担,维护其尊严。
四、区域针对性改造
玄关:鞋柜底部预留30cm高度便于换鞋,搭配换鞋凳;地面与室内平齐,避免门槛绊倒。
卫生间:马桶旁预留轮椅回转空间,淋浴区安装折叠座椅,花洒选择增压款保证水流稳定。
厨房:采用防溅烤漆玻璃墙面,减少清洁负担;橱柜高度按身高定制,吊柜安装下拉篮方便取物。
总结
适老化设计的核心在于“隐性关怀”,需从空间布局、功能替代、心理感知等维度综合考量,避免仅依赖显性设施(如传统扶手)。通过优化细节与动线,既能提升安全性,又能让老人感受到“自然衰老”的尊严。